原子小金剛登陸舊金山 Astro Boy at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看來卡漫「進攻」美術殿堂是地球上的正在進行式。在澳洲人菲利浦‧布洛飛(Philip...
View Article芳草地藝術中心 與地下漫畫家羅伯‧克隆(Robert Crumb)
坐落於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對面的芳草地藝術中心(Yerba Buena Center of the Arts)所舉行的視覺及表演活動一向符合中產階級品味,吸引市中心金融業及上班族觀賞。但最近卻有了小小改變,一些刺青、染鮮豔髮色、嬉皮街常客的年輕觀眾大增,原因是這兒正展出地下名人羅伯‧克隆(Robert...
View Article舊金山教會區街頭壁畫
提到壁畫,愛藝之士容易聯想起藝術史上敦煌壁畫、中世紀歐洲教堂壁畫等曠世鉅作,其中有許多出自不知名藝術家之手;而在21世紀的今天走在街頭,不經意也會看到源自不知名作者之手的壁畫或塗鴉。這些在公共空間「突然」出現的色彩、圖像、符號,所引起民眾視覺及感知上的衝擊,正是街頭創作帶有爭議且值得玩味的引爆點。(今藝術,文.攝影/郭冠英. From ArtCo Monthly Magazine,...
View Article召喚靈感的奇幻藝術活動
舊金山夏天的夜晚比冬天冷,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四季為霧所籠罩,超現實的氛圍是來自瑞士的「想像基金會」(The Imaginary Foundation)選擇這城市策劃奇幻活動的原因,展出地點史特嬉(Stussy)藝廊就位於素有嬉皮街之稱的海特街(Haight...
View Article另類公仔設計師 頹廢夢幻裝置
出生於北加州的盧僖耶‧夏皮洛(Lucien Shapiro)新作於舊金山北灣聖塔羅莎(Santa Rosa)替代空間展出。畢業於美術學院主修雕塑的夏皮洛寧願人們稱他為野獸公仔設計師(toy beast designer)、而非藝術家,他的「公仔」在詭異中帶點黑暗幽默的氣氛,與該替代空間幽隱的位置互相呼應。(今藝術,文/郭冠英. From ArtCo Monthly Magazine,...
View Article「奇怪水果‧壞種子」展:約翰‧凱西&瑪莎‧哈利斯
許多舊金山藝術家不以主流自豪,而是隨性卻自信地活躍於非主流空間,約翰‧凱西(John Casey)和瑪莎‧蘇‧哈利斯(Martha Sue Harris)便是其中二例。(今藝術,文/郭冠英. From ArtCo Monthly Magazine, by Gwen Kuan-ying Kuo) (繼續閱讀...)
View Article漫畫北加州:美國是超級英雄或超級壞蛋?
飛呀!跳吧!漫畫進軍視覺藝術展場已非新聞,從六○年代知名的美國普普藝術家洛伊‧里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就啟發藝術家們嘗試結合漫畫老少咸宜、沒有包袱的筆法、泡泡球的對話方式,創造另一種視覺活力。新鮮的是以漫畫展暗含對美國政府的批判。以舊金山為根據地的創意發想畫廊(Creativity Explored Gallery)今年秋冬規劃「超級英雄和超級壞蛋」(Super Heroes...
View ArticleBrad Isdrab 裝置劇場
藝術與設計有時界線模糊,最近在舊金山第三街一個廢棄工廠內,展出一位運用設計、雕塑、編劇、電腦3D技術的藝術家布萊德‧伊斯德瑞伯(Brad...
View Article愛德森櫥窗展 街頭藝術社區關懷
三月初春的週末午後路經柏克萊學區商店街,櫥窗內陳設的裝置作品不禁令人停下腳步思考:「這到底在傳達什麼訊息?」(今藝術,文/郭冠英. From ArtCo Monthly Magazine, by Gwen Kuan-ying Kuo) (繼續閱讀...)
View Article柏克萊醫院畫廊 Alta Bates Summit Associates Community Gallery
座落於柏克萊加大附設醫院中的阿爾塔‧貝茲社區畫廊(Alta Bates Summit Associates Community...
View ArticlePaul Catanese以台灣郵票作裝置
現年32歲的舊金山藝術家坎達尼斯(Paul Catanese)擅長數位技術的蝕刻版畫,今年五月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的1708 Gallery「被遺忘的星群」(Forgotten...
View Article「反星巴克」藝術戰略 跨洲開戰
藝術家發起的行動較社會運動不同之處,在於反體制的創意往往吸引更多人的迴響。「移位者」組織(Delocator)發起的「反星巴克計畫」由兩個藝術團體:以南加州為據點的「終結學校」(Finish School)和舊金山的 「反宣傳機制」(Anti-Advertising...
View Article舊金山卡通美術館 結合娛樂與歷史
走進舊金山卡通美術館,迎面的是家喻戶曉的辛普森站在門口歡迎。如此討喜的美術館,究竟和洛杉磯的好萊塢環球影城或迪士尼樂園有何不同?參觀這座館之後可發現,相較於亞洲(如日本)卡漫動畫的大受歡迎,美國的漫畫界和好萊塢巨大影是工業相較之下算是次文化,而美國的地下漫畫(Underground Comics)則真正屬於地下次文化青年的興趣,但這些在卡通美術館皆為主流。(今藝術,文/郭冠英. From...
View Article奧克蘭美術館用塗鴉書寫該市特色
隨著夏季尾聲結束了「加州工藝學院一百年」展之後,奧克蘭美術館結合室內及戶外空間推出幾項吸引學生族群的活動:「夜校」(Night School)、「酷混音」(Cool Remix),也呈現該市漸居主流的非裔文化特色。 在戶外舉行的「夜校」活動有電子饒舌樂團、塗鴉創作、地方廣播電台LIVE105、幾項地方知名媒體Yelp網站及「東灣快遞」週報(East Bay...
View Article業餘創作者的「第四街」工作室和平反戰
由一群業餘創作者組成的「第四街」工作室(Fourth Street Studio)位於柏克萊市逛街人潮聚集的第四街,目前共有四十多位業餘畫家(大部分為家庭主婦或退休老師)共享佔地100多坪的空間創作,完成的作品隨意掛滿挑高的牆面,於每個月固定一個週末舉行聯展的「第四街」既像倉庫、又像藝術家自行組織的博覽會,創作者彼此間像個社群,來訪的觀眾也可和多位創作者面對面交流。(今藝術,文/郭冠英. From...
View Article「蟋蟀引擎」替代空間:自製絃樂器展
坐落於奧克蘭捷克倫敦廣場、由前美軍基地改建的「蟋蟀引擎」(Cricket Engine),因地點荒闢地價便宜,吸引五位藝術家(Lexa Walsh,Mary Mortimer,Cynthia S. Handel,Jake Pieprzyk,Henry...
View Article替代空間的DIY策展風
北加州除一向藝術活動頻繁的舊金山市有許多創作者自營的小空間外,近年來灣區也以奧克蘭、柏克萊為輻射點,有一股DIY策展風氣、於非經紀人系統的另類空間出現。灣區的另翼空間不只是藝術家轉型為策展人或藝文空間經營者,更多的是其他行業經營者(咖啡店、書店、相片行、樂活自創品牌的服飾店……)活用店面給創作者展覽;另一種是荒廢空間再利用,位於奧克蘭近舊金山港灣偏廢地段的「蟋蟀引擎」(Cricket...
View Article